收藏本站 | 繁體版 |
|
|
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体育行业和体育服务升级的用人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现代教育与健康理念,富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 预期学生在毕业五年后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通识性知识、体育学科基础知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胜任社会体育领域工作,初步具有解决社会体育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2. 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并坚守体育职业道德规范。 3. 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发挥骨干带头或领导作用。 4. 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开阔的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体育发展的需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1. 通识性及工具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健康教育等通识知识,熟悉1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知识,并能将其运用于解决社会体育实际问题。 (1)掌握一定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体育的社会现象及规律,能应用于社会体育领域实际问题表达。 (2)掌握一定的健康方面知识,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能应用于体育健康领域实际问题表达。 (3)熟悉1门外语,能基本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与软件处理和分析社会体育领域实际问题。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学科基础理论与运动技能,为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功能等,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与基本功能,体育运动过程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等体育学科基础知识。 (2)掌握体育学科基本运动技能,并能理解运动技能的有关原理。 3. 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具备一定的体育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体育工作能力。 (1)系统掌握体育科学健身指导、教学与训练等相关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具备一定的体育实践操作能力。 (2)系统掌握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健康管理等社会体育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具备一定的社会体育工作能力。 4. 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具有体育科学健身指导、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健康管理等工作能力。 (1)具备较强的运动专项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运动专项技能融会贯通,具有体育健身科学指导、体育教学与训练等实践工作能力。 (2)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相关知识,具有体育场馆与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工作能力。 (3)能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才能和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工作能力。 (4)能够将体育健康管理等技能与方法应用于社会服务工作。 5. 创新与研究: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业意识,初步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1)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业认知能力,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设计与执行创新创业项目。 (2)初步掌握体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社会体育领域实际问题,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6. 沟通:能够就社会体育领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能够针对社会体育领域问题,通过汇报、研究报告、网络媒体等多种表达形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2)关注社会体育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具备国际视野,至少学习和应用一门外语,使用技术语言,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7.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了解社会体育相关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不断获取新知识并加以消化和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8. 基本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爱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热爱劳动,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忠诚爱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9. 专业素质:具备社会体育工作职业技能,具有社会体育工作规划、实践经历及从业资质。自觉遵守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1)具备社会体育工作职业技能,具有社会体育工作规划、实践经历以及社会体育领域工作所需的从业资质。 (2)理解体育健康的核心理念及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对公众的健康和福祉的重要作用,诚信守则,能够在体育实践中自觉遵守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三、课程体系结构 1. 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及教学环节(见附表1) 2.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见附表2)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 专业核心知识领域: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体育管理、体育健康、体育产业。 专业核心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知实践、素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五、标准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毕业学分要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要求的最低学分(170学分),经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审查合格,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满足《江苏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 1. 通识教育类:要求修满46学分 (1)必修课:要求修满38学分
(2)选修课:要求修满8学分 包括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工程技术类、创新创业4类选课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课程开设目录由学校统一公布。 2. 学科基础类-必修课:要求修满32学分
3. 专业类:要求修满62学分 (1)必修课:要求修满22学分
(2)专业选修课:要求修满40学分
4. 集中实践环节:要求修满24学分
5. 第二课堂:要求修满6学分 第二课堂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级记分制,根据学生参加活动项目的对应累计分值确定总评成绩。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评定成绩以“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的科目名称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学分。第二课堂项目分为创新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人文艺术体育活动三类,具体详见《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江科大校〔2013〕199号)。 此外,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具体情况,学生在第二课堂满足6学分的同时,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在创新活动研究方面,至少参加1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至少获得一项职业资格或能力认证。职业资格或能力证书主要包括教师资格证书、体育从业资格证书、国职证书、职业能力证书、裁判员等级证书五类。其中,体育从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体育总局或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教练员证书,国职证书是指国家体育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准入类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证书,职业能力证书是指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水平评价类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证书,裁判员等级证书是指各级体育局或各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裁判员等级证书。 (2)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至少参加3次社会实践,均安排在每年暑假。 (3)在人文艺术体育活动方面,平均每学期至少听1次讲座、阅读1本书(四学年中至少阅读1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 (4)第8学期参加一次毕业实习,实习形式以参加学院组织的基地实习为主,有意向就业单位的可以在就业单位实习。 七、主要课程图谱 本专业课程主要关系结构图见下页。 八、课程类别学分学时统计 1. 按课程模块统计
注:《国标》要求专业必修学分不少于2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0学分,集中实践课不少于14学分。 2. 按课程类型统计
九、教学计划课程安排 指导性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表(见附表3)
十、教学计划中学期教学周及学分分布 教学计划中学期周分配统计表
教学计划中学期学分分配表
注:通识教育公选课8学分按每学期1学分计算,第二课堂6学分在3-8学期按每学期1学分计算。 |
返回顶部↑ |
主办单位: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主办 邮箱:tyb@just.edu.cn 网址:tyb.just.edu.cn 联系电话:0511-84401193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