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体育学院于文体中心A333会议室召开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情况与质量分析会。副校长任南,督导专家李滨城、评估处副处长王树利、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由教学副院长赵长征主持。
会上,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围绕本学期教学实际、专业毕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深入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专业负责人郝小刚认为,根据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同时满足国家、社会和行业需求下修订2022版本培养方案,对水上项目课程进行优化,着重学校深蓝特色发展。在疫情常态化下,学院正在培育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等优秀在线课程,积极培育体育测量与评价省级一流课程。专业负责人王辉认为,疫情下理论课教学需要准备充分的线上教学资源,通过融入慕课堂,并增加师生互动,设置随堂测试、随堂讨论,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在实践课方面,受疫情影响,校外实践改为校内实践,并且邀请专家进行线上培训。群体教研室张伟认为,疫情下对公体课考试项目和成绩占比做出一定调整,加强公体教学督导和评价,在教研室活动中增加运动技术和教学方法的研讨。长山教研室冷迎辉认为,目前大学生体质呈整体下降趋势,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鼓励学生自主锻炼。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灌输学生最前沿和最深层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包括教学手段和错误动作的纠正。同时加强对学生耐心和亲和力的培养,突出“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接着,学院领导表示,本学期受疫情影响线上线下教学交替进行,体育学院教学秩序平稳运行,教学效果良好,近两年教学资料检查不断进步。督导专家李滨城建议,疫情常态化后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成体系化,深入探究疫情期间的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式,并根据实际调整考核评价的方式。
最后,副校长任南指出,疫情下高等教育数字化正在探索实践中,体育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针对教学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从机制建立角度去解决,加强一流教练员队伍建设,让体育课更有趣味更有成效,关注学生毕业5年后的发展情况等建议。
本次会议的召开对全面掌握当前的教学动态,积极推进教学进程,满足学生发展的最新需求有着重大的意义。